中国公布深空探测四次重大任务:两次火星探测、一次木星探测、一次小行星探测
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中国的深空探测正由月球挺进更深远的宇宙。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,我国未来深空探测工程将实施四次重大任务。
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,这四次任务分别是: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,一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;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,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,开展火星构造、物质成分、火星环境等科学分析与研究;进行一次小行星探测;规划一次木星和行星的探测。
目前,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已批复立项。
资料图:中国火星车模型
根据《2016中国的航天》白皮书,中国将继续实施好载人航天、月球探测、北斗导航、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已有航天重大专项,同时将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,其中包括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。
按计划,我国将用15年时间,建成先进开放的航天工业体系和空间基础设施,到2030年左右跻身航天强国之列。
外媒评论:
自2003年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以来,中国开展了太空行走并在2013年让首个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——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陆。
即将建设的全功能永久性载人空间站将于6年后开始运行。
尽管俄罗斯和美国在载人航天方面更具经验,但中国的太空项目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稳步进展。
各国火星探测计划一览
美国持续推进火星探测
美国空间探测的长期战略是开展对太阳系的持续探测,包括实现载人火星探测和对其他行星的探测,进而延伸人类的活动疆域。美国进行空间探测,既具有科学目的,又兼顾政治、科技等其他考虑。一方面探索未知世界,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识;另一方面通过探测活动带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,并巩固其航天领先地位。
2010年,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载人探索计划,将其调整为在2025年实现人类首次访问近地小行星,2035年左右实施载人绕火星轨道飞行,之后实现载人火星探测。
2012年6月,NASA发布《可持续的载人航天探索路线图》,提出了一项多目标(地月空间、近地小行星、月球、火星及其卫星)的载人航天战略,并指出美国空间探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载人火星探测,而机器人探测作为不可或缺的先驱任务,可为未来的载人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2014年,NASA发布《NASA战略规划2014》,指导未来航天活动,制定了美国包括空间探测在内的各大领域的战略方向、战略目标和优先级,强调采取大胆创新途径开展空间科学和空间探索,提出在21世纪30年代实现载人火星的探索目标。作为对《NASA战略规划2014》的响应,并参考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2011年发布的《行星科学10年调查报告:2013-2022年行星科学的愿景和前程》建议,NASA科学任务部发布《2014年科学计划》,以“认识太阳系组成、起源、演化及潜在的其他生命”为科学发展目标,勾勒出未来10年行星科学任务发展路线图,进一步明确美国未来空间探测的方向和目标,计划在2025年前实施数次火星探测任务。
2015年10月8日,NASA发布了一份题为《火星之旅:开拓太空探索新篇章》的报告,声称美国接下来将分3个阶段实施载人火星探索系列任务,对美国载人火星探测目标和计划设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。
目前,美国正稳步实施以载人登陆火星为最终目标的空间探测战略规划,在轨的火星探测器共有5个,包括3个轨道器和2辆火星车。美国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火星探测活动,探测目标仍将是搜寻火星过去或现在的生命迹象,未来任务包括洞察号(InSight)火星深度钻岩着陆器、“火星2020”(Mars2020)新型火星车以及接替“火星奥德赛”的新型火星轨道器,并可能在此之后实施无人火星采样返回任务,为将来载人火星探测奠定技术基础。
俄罗斯寻求国际合作,重筑空间探测能力
俄罗斯在2011年“福布斯-土壤”任务发射失败后,重新审视并调整了其空间探测规划,将大多数空间探测任务的发射时间延迟到2016年以后。俄罗斯航天工业近年来遭受多次挫折,需要可行的大项目带动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12年8月曾表示,俄军工业发展已显滞后,要采取“强有力而涉及面广”的路线,实现跃进式发展。
2013年4月,俄罗斯宣布《2030年及以远俄罗斯航天活动领域国家政策原则的基本规章》,提出了包括火星研究站、月球车巡视和采样返回、载人登月、金星探测、木星探测、小行星探测等在内的空间探测长远规划,力求重筑其空间探测能力。目前,俄罗斯坚持继续实施火星探测活动,已于2016年和欧洲航天器联合发射“火星生物学2016”任务。此外,俄罗斯还正进行福布斯-土壤-2任务的研制工作。
俄罗斯未来参与或独立实施的火星探测任务有“火星生物学2020”任务,以及2020年福布斯-土壤-2火卫一采样返回任务。
欧洲围绕“曙光”计划实施火星探测任务
欧俄合作的“火星生物学”第二阶段任务原“火星生物学2018”被延期到2020年。未来欧洲将继续围绕其“曙光”计划,开展以载人火星探测为最终目标的空间探测活动。“曙光”计划是ESA于2004年2月宣布的一项空间探索计划,其核心内容是欧洲国家参与的月球和火星的无人探测任务,是欧洲以载人为最终目的的空间探测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规划。
日本将进行火星卫星采样返回
日本并未开展长期而宏大的、针对单一目标天体的综合探测活动,而是选择小行星作为突破点。日本目前已发射了彗星、火星、月球、金星和小行星探测器,其中彗星探测、月球探测和小行星探测都获得成功,尤其是小行星采样返回探测具有世界领先水平,但1998年发射的唯一的火星探测器——“希望”探测器任务失败。
2013年1月25日,日本发布了新的《宇宙基本计划》,规划了月球探测、小行星探测、水星探测等空间探测任务。日本未来空间探测近期目标是月球探测、小天体采样返回探测和水星探测,长远目标是实现载人登月和月面长期生存,建立月球基地,开展月球资源利用。日本未来还将开展大天体的环绕探测,包括水星、火星,以及开展木星综合探测。日本明确指出,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大天体探测等复杂的空间探测任务。
2015年6月,日本提出将于2021年左右将实施火卫一或火卫二采样返回探测任务。
印度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
印度一直主张通过发展空间技术促进民用技术的发展。印度总统也曾多次指出,空间技术发展象征着印度的科学技术成就。但实际上,印度进行空间探测任务,其政治目的重于科学目的。印度将日本和中国作为空间探测的主要竞争对手,其空间探测目的首先是显示实力,提升航天地位,其次才考虑科学探测成果。
印度在其“十二五”规划中,将火星探测正式纳入国家航天发展计划,提出将在2013-2014年开展火星探测。在成功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后,印度提出将于2020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活动。
可以预见,在未来数年中,全球的火星探测活动将进入新一轮高潮期,尤其是2020年全球(包括中国)预计发射5个火星探测器,将成为火星探测史上发射火星探测器数量最多的一年。(作者:张扬眉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)
来源:新华社 太空网 参考消息网
综合整理:朝晖
推荐阅读|《卫星与网络》热门专题
融入人民生活,推动文明进步——谈“航天+”的理念与实践设想:
《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、新机遇》《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?》《浅结合、深结合与融合》《新常态下的“航天+”》《鼓励创新,也包容失败》《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》
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:
《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》《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》《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》《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》
大航天时代:
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(上)》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(下)》
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:
《独家: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:北斗的未来在世界》
社评文章:
分享最前瞻性话题,
传递最正能量声音。
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
卫星与网络
内容、营销合作请联系:
微信号:nongyan258766
投稿邮箱:
Emil:tougao@yinhexi.la
杂志订阅请联系:
Emil:dingyue@yinh
诚聘英才请联系:
Emil:satnet.zhaopin@yinhexi.la
觉得不错,请点赞↓↓